新東方在線(1797.HK)榮獲港股100強「新上市公司榜單50強」
2020年12月21日,「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2020香港上市公司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八屆...
【編按】緊隨國家戰略,服務國家發展。港股100強研究中心將陸續刊發對於本中心學者的精彩專訪。本期刊發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深圳新財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欽文先生最新專訪,深度剖析未來資本的流向,歡迎閱讀。
未來資本流向格局怎麽看?
(主持、撰稿:楊海霞;編輯:向穎;設計:PAK)
嘉賓簡介:
彭欽文,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深圳新財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擁有十年券商從業經歷,十年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經歷,成功主持公司在A股IPO上市,併全程主持三次國内併購及一次海外併購,參與三次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與重組。
話題聚焦:
「我很擔心未來中國和西方之間形成兩個板塊,資本在西方國家之間相對來講是自由流動的,我們中國和過去比起來是更加獨立,如果在這種趨勢下,西方的資本往哪兒流,與我們的關係都不大。這樣對我們是不利的。」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深圳新財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欽文在接受財華社採訪時表示。
自今年3月以來,境外機構大幅增持中國債券股票等人民幣資產,2020年第一季度末,外資持有的中國股票和債券穩步增長,達到了4.2萬億元人民幣,5940億美元;據中銀國際報告,3月以來,受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影響、中國内地率先復蘇、以及相關證券市場具有低估值優勢和優質中概股内地科創企業赴港上市驅動,跨境資本流入香港市場明顯。
這些資本流動會對内地及香港市場帶來什麽樣的影響?會形成什麽樣的格局變化?在港股100強盛典召開前夕,財華社對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深圳新財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欽文進行了專訪,分享他對當前市場大勢的看法。
(採訪及回答部分)
未來資金流入最大的市場在哪里?
·主持人:今年上半年開始英國的《金融時報》曾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認為,中國債券和中國主要開發銀行發行的債券在疫情期間保持了相對穩定,這推動海外買家加速購買中國債券,「中國規模達13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將取代其他債市成全球避風港」,現在這個趨勢似乎還在延續,那請問,您認為中國會成為未來全球資本的避風港嗎?
·彭欽文:我認為如果要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需要有幾個條件。第一,市場要足夠穩定,市場容量要足夠大,吸納能力足夠強;第二,資金的進出相對來說要有比較大的通道。從這兩點上來說,(雖說)第一點,我們是有比較大的市場,但是我們和全球的資本通道並不是很通暢,它怎麽能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呢?
如果我們把香港市場算在里面,其實從過往的歷史上來看,香港的資產還不如美國的資產,就是市場估值、流動性等等。雖然說香港離我們A股市場近一點,過去講估值,A股估值是最好的,美股次之,而港股估值是最低的。我們從我們中國的公司來講,A+H股同股同權價格卻差很遠。
·主持人:但是估值低不也是一個優勢嗎?估值低才有機會對吧?
·彭欽文:股票不是這樣看的,炒股的一種心理都是買漲不買跌,至少炒A股的人是這樣看。如果說純粹是炒估值低的話,港股和A股過去通路基本上是越來越多的,但並沒有出現說A股(的資金)流出去去炒港股,把港股的估值炒到和A股差不多,這個邏輯至少到目前來說沒有產生任何作用。所以我認為,香港也好,中國(内地)資本市場也好,並不能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這個觀點很難成立。
·主持人:那麽你認為接下來全球資本市場格局會發生一些變化嗎?哪個方向更加活躍?哪個區域更加活躍?資金的流動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動向嗎?
·彭欽文:我覺得美國市場可能仍然是資金流入最大的市場,從中國市場流出到美國的概率應該還是比較高。現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下,中美脫鈎的趨勢還是很明顯的。如果未來出現從經濟的脫鈎,到資本的脫鈎,會逐步產生一些連鎖反應。
·主持人:目前發達經濟體的名義利率都進入了負值的區間,您覺得這會影響到資本流動的趨勢嗎?
·彭欽文:其實西方的利率針對於過去的自身來比是由正轉負,但其實和中國相比,那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異。過去就一直比中國低,除了美國以外,因為美國過去幾年經濟增長很快,所以它的利率變化很大,但是恰恰美國的利率高也是反映了美國過去的經濟有了比較強勁的增長;中國的利率很高也能反映中國的經濟是更強勁的增長。對於歐洲來說,利率一直都是很低的,但是這個對歐洲本身來說是屬於正常的波動。因為疫情的影響面很大,對他們自己來說,經濟還是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但是我覺得西方的資本和中國的資本特性還是有點不一樣,西方的資本總的來說還是比較追求安全,而中國的資本因為過去幾十年來經濟發展很快,整個的財富增加也很快,所以中國的資本更傾向於追求高額的利潤。這是積極的和好的一面,因為中國有這個條件。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在和我們脫鈎,如果這種趨勢是成立的,那從風險的考量上來講,他們是沒有太多的理由把大量的資金向中國轉移的。所以這就是大家對風險的一個認知問題。就是西方國家的利率雖然很低,但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他們(西方國家)的資本可能會向美國流動,因為美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在西方成熟經濟體里面,還是表現出很強勁的經濟增長態勢,它的市場容量也很大,所以美國可能會承載一些負利率區間的資本的流動。
我是很擔心未來中國和西方之間形成兩個板塊,西方國家之間相對來講是自由流動的,我們中國和過去比起來是更加獨立和内循環,這種趨勢下,西方的資本往哪兒流,與我們的關係都不大。這樣對我們也不是最有利的。
「新冠泡沫」是否會持續?
·主持人:我們現在單從基本面來看,受疫情影響,中國的經濟一枝獨秀。那如果美國經濟持續受疫情影響,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那您覺得會對資本市場有一些影響嗎?
·彭欽文:美國也好,歐洲也好,中國也好,其實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影響都挺大的。一方面是挺大,另外一方面,我覺得還有不確定,到底未來還會不會走出來,或者會有更深遠的影響,會有第二波、第三波,這都不確定。
·主持人:您怎麽看歐美股市當前脫離基本面的「新冠泡沫」?是否會持續?
·彭欽文:其實不管是歐美還是中國,股市都有「新冠泡沫」。所謂的「新冠泡沫」就是西方人天然對於新冠肺炎有一種輕視的態度,也就是說他們在股市上的表現也不是特别的悲觀,哪怕美國的感染人數那麽多,但是就整個國家來講,仍然是佔一個比較小的比例。就在這個階段,美國人依然需要總統出來倡導大家去戴口罩,中國人都不用政府說,我們所有人都戴上口罩了。這個我認為西方人對於病毒顯得比我們樂觀,但是我在這里不去評判這種樂觀是對還是不對。如果預防這個病毒的疫苗能很快開發出來的話,那我們的選擇很明顯是高效一些;如果病毒長期持續,穩定可靠的疫苗一直不能大量上市,那我們還真不能說西方對於病毒的輕視不能給他們帶來好處,他們之間可以互相流動,我們和西方之間是我們不能去,他們不能來。他們之間能夠互相交流的話,他們八年、十年就可以挺過去。
這麽多年來,我們在經濟上面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完全與其他經濟體隔離的話,這肯定不是我們現在的政府和人民所想要的。如果新冠疫情維持現狀,也沒有新的疫苗出來,同時也沒有惡化,也沒有變得更好,那我們和歐美之間如果一直維持這個狀態,西方世界還能保持相對的溝通,但是我們被排斥在外。我認為這兩邊仍然可以形成繁榮,中國股市的泡沫仍然是可以存在的,無論經濟好與壞,中國的股市仍然可以維持泡沫的繁榮。其實整體來說,資本市場一直處在估值的高位。如果你把藍籌股、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除開的話,中國的估值在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高的。這個基本面是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的。在我看來,第一這個估值體係是偏高的,第二這個泡沫又是能夠維係的,這看似矛盾,但是又和中國目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資本體係和貨幣體係是有關係的。
制裁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
·主持人:那如果我們想更好的吸引資本流入到香港市場來,您有什麽建議嗎?
·彭欽文:我覺得西方要進中國,那流入香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香港和A股之間有深港通、滬港通,按照往常來說,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是一個很好的承載國際資本和國内資本的地方,香港完全有條件成為新冠疫情下的最大受益方,但另一方面西方要制裁香港,在這種情況下,眼下還不能做出一個很明確的判斷。
·主持人:您怎麽判斷制裁對香港資本市場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彭欽文:從長遠角度來看,我不認為有特别大的影響,我認為這個風波必然會過去。但是短期内,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機構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或許會有一部分機構覺得這個地方有巨大的風險,新聞報道說有的機構把總部搬到新加坡,或者是韓國首爾這些地方,肯定是有的。我覺得如果西方一直維持對香港的制裁的話,香港的資本市場要起來非常困難。但如果中國與西方國家通過談判化解這些矛盾,對香港來說也不是什麽壞事。因為香港這麽年來沒受到什麽根本性的打擊,香港從1997年後,一直是在内地的扶持和支持之下,香港作為中國和西方交流的橋頭堡、國際貿易的金融市場,還有很多優勢,但是過去一直是背靠中國,又對西方敞開自由的大門。
但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把它逐步地和中國内地連為一體了,同等看待的話,香港的特别待遇的優勢就沒那麽明顯。如果香港和内地合為一體,沒有特别的優勢的話,那香港就談不上什麽優勢了,和上海、深圳比,還談什麽優勢呢。
我認為香港真正的優勢,還是要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區域,讓西方的資本能夠自由地在這里連接中國的資本。香港擁有這個定位,才會擁有未來。但由於香港這麽多年建立起來的自身的人才優勢和法律框架,至少對於國外來說,這是很難得的體係。這種體係是香港人過去沒有經歷真正的考驗和挫折,所以這一次經過調整之後,也就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紛爭過去之後,香港比現在會好一點。但如果紛爭一直不過去的話,香港就有可能面臨非常非常大的困難。
中概股回歸後資本是否會追隨?
·主持人:您怎麽看現在的中概股回歸給香港帶來的機遇呢?
·彭欽文:中概股在美國上市和在香港上市,在以前來說,都是屬於境外上市。對於中概股來說,為什麽會回來?其實香港對於中概股來說,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那為什麽會回來呢?是美國不行了,所以才會回來。
中概股的體量很龐大,他們也不代表特别的新型的產業,我不認為這些企業有多好。A股擁有最嚴格的一套上市體係,其實說最好的和最差的都在A股。所以說那些要麽上不了A股,要麽接受不了A股這樣的一套體係的就到國外去上市。這些公司,關鍵看國際投資者怎麽看?如果他們特别喜歡這些中概股,即使他們從美國回香港來上市,他們的資金也會跟著到香港來。我覺得這個風向標是這樣,可以看看中概股在美國最近的走勢。如果走勢還不錯,那這些中概股能給香港帶來不錯的收益;如果走勢很一般,還在下跌,這在資本市場就不是一個特别稀缺的值得追逐的對象。如果中國和美國談好了,那這些公司是不是又從香港撤到美國去?因為美國對於科技股、對互聯網的估值是很高的,而香港這邊還沒有這個傳統,所以看香港是不是能夠建立這樣一個傳統?這都還是有一些不確定性。
併購的需求與趨勢
·主持人:像現在這種形勢下,很多資本是在尋找投資機會的,貴公司做併購業務,有感受到一些新的變化或趨勢嗎?
·彭欽文:不管經濟蓬勃發展,還是經濟遇到困難,併購重組都是調整經濟結構、對資源的再分配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尤其是在現在經濟轉型的過程當中,要麽把公司關掉,要麽就是和其他公司進行重組,那到底哪一種方式的社會代價最小、效益更高,這其實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的某個行業的公司有幾千家的,有幾萬家的,有十萬家的,重復的競爭,像很多發達經濟體有的行業就一家兩家公司,這一家兩家就是世界五百強,這兩家加起來可能比我們中國所有的同行業公司加起來小不了多少。所以從宏觀上來講,這一方面,撇開外部的因素,就内部要「強身健體」的話,也有調整和整合的需要,所以我們對併購這個需求應該是更強烈了,明顯感覺得到。
當然,中國的併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像西方整個行業、人才體係是成熟的,其實我們都是處在成長的過程中,所以也未必有多少人有這方面的能力去做這個業務,顯得市場很大,但很零散,很難識别風險的高低,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上來講,中國這個時代還沒有到來,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公司簡介:新財董
新財董自主開發的「財董APP及PC服務係統」是針對上市公司併購服務的IT係統平台。由多位離職上市公司董秘、CFO、中歐EMBA校友於2015年9月在深圳前海註冊成立。新財董取創「新」、「財」務總監、「董」秘之義,基於創始團隊豐富的上市公司及資本市場案例操作經驗,為上市公司提供全面、專業、高效、深度的投資併購解決方案。
新財董以服務上市公司投資、併購、重組和資源整合為目標,與券商投行、律師、會計師、銀行、PE/VC、FA、政府監管機構、協會資源等廣泛合作,打造資源項目數據庫、人才智庫、項目交易線上場景,用科技手段提高併購效率和成功率、降低社會各方的交易成本。
新財董深信有長期上市公司董秘、CFO崗位歷練經驗的人才是中國快速發展社會中寶貴而稀缺的財富,是具有投行、法律、企業高層管理經驗的復合人才。新財董通過創新研發的線上平台,利用最新通信技術和流程再造,將人才聚集並分工協作,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推動整體經濟提升。
2020年12月21日,「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2020香港上市公司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八屆...
2020年12月21日,在“擁抱大灣區 走向新世界——2020香...
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財華社、西澤投資管理協辦的「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mdas...
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財華社、西澤投資管理協辦的「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mdas...
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財華社、西澤投資管理協辦的「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mdas...
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財華社、西澤投資管理協辦的「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mdas...
港股100強研究中心積極籌辦各類型論壇、演講及與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交流的活動,訂戶只需一個帳戶,將獲得最新的活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