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集團(600104)宣佈擬分拆子公司捷氫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後,公司仍將維持對捷氫科技的控股權。
而本次分拆是上汽集團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提升氫能源關鍵技術能力,打造綠色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要實踐。
分拆上市利於商業化進程
11月25日晚,上汽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在所屬子公司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將其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資料顯示,捷氫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氫燃料電池電堆、係統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並且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部件膜電極的自主研發與制造中取得突破並實現了國産化、産業化。
對於此次分拆上市的影響,上汽集團表示不會對公司其他業務板塊的持續經營構成實質性影響。分拆上市完成後,公司仍將控股捷氫科技,捷氫科技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仍將反映在公司合並報表中。
截至公告日,上汽集團合計持有捷氫科技68.30%的股權,為捷氫科技的間接控股股東。上海市國資委通過上汽總公司間接持有上汽集團67.66%的股權,為捷氫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不過,本次分拆可能導致上汽集團持有捷氫科技的權益被攤薄,但通過本次分拆上市,捷氫科技的發展與創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進而對公司未來持續增強整體盈利能力産生積極影響。
對此,上汽集團表示,此次分拆捷氫科技至科創板上市,將有利於加快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産業化和商業化進程,有利於上汽進一步完善産業鏈建設,培育發展新的增長點、提升綜合競爭力。
核心産品已獲車企廣泛應用
據了解,自2018年成立至今,捷氫科技已完成5輪融資,其中最新一輪A+輪融資剛於近期公開。本輪融資獲混改基金、君正集團、廣汽資本、四川雙馬等12家機構參投。目前公司産品可覆蓋配套量産物流車、客車、乘用車;已對部分整車企業實現批量交付。
10月28日,捷氫科技推出首個燃料電池電堆平台、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係統等産品。其中,公司M4H燃料電池電堆,自主化程度和國産化率均達到100%。
而搭載M4H電堆的燃料電池係統,在電堆功率、電堆功率密度、係統功率等核心技術指標上,均對標以豐田為代表的全球頂尖水平。捷氫科技預計,今明兩年自主燃料電池電堆的供貨量將超過4000台/套。
此外,捷氫科技還構建起全方位的生産能力,從膜電極到電堆,再到燃料電池係統,以及儲氫係統,公司已具備全産業鏈的自主生産能力。在産能佈局方面,公司已在上海、常熟、北京、内蒙古規劃産能佈局及投資落地,將為年産銷萬台打下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公司已有近50款燃料電池整車産品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其中18款産品燃料電池為捷氫科技配套,包括上汽大通MAXUS EUINQ 7在内的乘用車、輕型客車、城市客車、物流車、牽引車及叉車等多種車型搭載公司燃料電池係統,在行業内應用保持領先。
而從業績表現來看,捷氫科技2020年總營收2.47億元,歸母淨利潤-0.93億元;2019年總營收1.12億元,歸母淨利潤-0.34億元。雖然公司尚未實現盈利,但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大幅增長,這反映出公司市場前景廣闊,且主營業務成長性較強。
産業政策助力氫能再造萬億市場
眾所周知,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具有零碳排放、高效、可儲存、安全可控等顯著優勢,可在交通、工業和建築等諸多領域推廣和應用。
據業内專家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終端能源體係中佔比將達到10%以上,可減排約7億噸二氧化碳,産業鏈年産值約12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氫能産業快速發展,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發展已經由技術探索階段進入商業化應用的初期階段。與此同時,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更是密集出台。今年8月,國家五部委正式批復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首批示範城市群,分別是京津冀、上海、廣東。這三個城市群將分別由財政部在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和氫能供應兩個領域給予補貼。
為抓住行業發展機遇,部分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已經實現或正在謀求上市,積極擁抱資本市場,獲取企業佈局新興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力。
有券商分析稱,此次捷氫科技通過分拆上市,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快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的産業化和商業化進程,助力上汽集團優化佈局,進一步完善産業鏈建設,培育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上汽集團的綜合競爭力。同時,有助於捷氫科技提升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産業核心技術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成為上市公司後,有助於上下遊合作夥伴、投資者等各方深入了解捷氫科技的價值。通過與資本市場直接對接,捷氫科技能夠拓寬多元化、多層次的融資渠道,提高融資靈活性,為資本運作拓寬空間,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